過去天壇是祭天的地方,所以在建築設計上除了皇家的貴氣,更帶有莊嚴神聖的意涵。但在現代,天壇卻比較像是一個歡樂的公園,熱鬧的聚會地點。
一走進天壇東門,馬上就看到前方有小小的圍觀人群,原來是一名老人拿著筆在練書法。跟在頤和園遇到的老人一樣,天壇老人拿的是「水筆」,但他卻技高一籌,正在寫著的是「反字」。老人一路寫著,一邊回答圍觀民眾的提問。得意洋洋的神態,讓人忍不住發噱。

既然是祭天的地方,又是觀光重點,我原本預期會是滿滿的觀光客,以及此起彼落的導遊呼喚。沒想到,我先是看到一片怡人樹林,隱隱約約還有歌唱樂器聲。沿著長廊往前走,只見有些老人在討論織毛線技巧,有些老人則是認真打撲克牌、下象棋,一群群聚集在長廊下,熱鬧活潑得不得了。

當祈年殿襯著蔚藍天空映入眼簾,我的心也忍不住一震。巨大鎏金寶頂下是鋪著藍色琉璃瓦的三重圓頂。三層潔白的臺基上分別圍繞龍、鳳及白雲望柱,相映之下,就像是到了天上神殿般的不真實。
繞著祈年殿走上一圈,我的視線還是不停被祈年殿所吸引,忍不住坐在偏殿的階梯上慢慢欣賞祈年殿。暖暖的陽光、莊麗的祈年殿同時曬得我心花怒放;雖然還在上素描幼幼班,我還是細細看著祈年殿上的光影變化,在心底偷偷地畫起素描。我暗自許下願望,等我學成之日,必要再來一次,親筆畫下祈年殿。

離開祈年殿後,沿著丹陛橋就可以接著參觀圜丘壇和皇穹宇,這邊可以親自體驗看看天壇的三大聲學現象,包含回音牆、三音石以及圓心石。參觀完主要路線後,一定別忘了看看天壇的古樹。這邊的古樹特別多,仔細看還會發現每棵樹都會有一個小牌子,用以區分樹齡。

祭天是何等大事;從天壇整體的建築設計、皇帝祭天儀式的繁複慎重,可以輕易想見過去的天壇是如何莊嚴肅穆。隨著時代更迭,天壇卻變成北京市民的遊憩場所。祈年殿靜靜地被人群包圍著,古樹們仍舊慢慢地往天上伸展枝枒;不管是過去的皇權時代以天命治天下,或是現代以大眾為依歸,人與自然的和諧都是最終的追求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